历代本草在论述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气”和“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或食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着实际意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此外,四性以外还有平性药或食物,它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但平性能否入性,医家见解有不同。所以仍称四气(性)而不是五气(性)。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的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讲,寒凉药物或食物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物或食物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神农百草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四气临床用药的原则。具体来说,温热药多用于治疗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则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疽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这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由于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因而用药时也要注意,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伤其阳。
至于表寒里热、上热下寒、寒热中阻而致的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药并用,使寒热并除。
另外,一般情况下,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在炎热夏季无寒证者不要随便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如遇到真寒假热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则当选用寒药以治之,不可真假混淆。
此文声明
本站凡注明来源的作品、文章、图片等,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目的在于知识的传递。
如侵犯到您的版权或权益,请联系我方进行删除,由本文引起的法律纠纷及其它责任与云健康网无关。
其中涉及的温性食物|热性食物|凉性食物|寒性食物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目的在于知识的传递
2021-02-07
2020-06-14
2020-05-17
2020-02-17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