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气,许多生物还可以活着,然而,没有水,任何生物均不能生存,人和动物没有食物比没有水存活时间长。从人类生存角度讲,水是人体的构成成分,人体组织器官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布于细胞、细胞外液和机体各种组织中。年龄越小体内含水量越多。胚胎含水约98%,婴儿含水量约75%,男性成年人含水约为体重的60%,妇女约为50%。可以说,体内的一切代谢反应都在水中进行。一般来说,机体脂肪含量增加,含水量就下降。
1、水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水能保持每个细胞外形、构成体液,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2、水是各种物质的载体
各种营养成分以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解于水,利于它们的运输,这对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等生理过程非常重要。
3、调节体温
水的比热比其他物质高,它能吸收体内不断分解代谢产生的大量热能而使体温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它能使代谢产生的热随血液循环、体液交换带往全身,以保持全身各处体温一致;此外,由于水的蒸发热大,人体可以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能,而使体温保持恒定。
4、水是机体关节、肌肉和脏器的润滑剂
如唾液有助于食物吞咽、泪液有助于眼球的转动和湿润、滑液有利于关节活动、粘液有利于消化道和呼吸道减少摩擦实现正常的转运功能。
5、水还有独特的机械功能
人体内有部分水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保证各种肌肉具有独特的机械功能。如心肌含水约79%,与血液含水83%相差无几,却使心肌成为坚实有力的组织,这部分称为结合水,与一般水具有的流动性质已经完全不同。
水在总体液中的百分含量稍有不足或过剩都对健康不利。过量饮水,会使部分水溶性营养成分随尿排出而流失;大量失水,可能还会导致死亡。所以,健康的人体应保持正常的含量,因此,应及时补充每日所失去的水。对于成年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相当,约为2500毫升。一般呼吸排出350毫升水、皮肤排出500毫升水、粪便排出150毫升水、肾脏排出废物耗水500毫升、尿液排出1000毫升;而一般从饮食中可获取1000毫升水、食物分解代谢产生300毫升水,因此饮用摄入的水约为1200~1500毫升。一般情况下,适度的给水量成人是1ml/kcal,婴儿是1.5ml/kcal。正常情况下,人若感觉口渴,就应主动饮水。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仍会出现脱水或水肿现象,所以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饮水量。
根据水中所含物质可将水分为不同类别,其功用也不相同。
1、饮用水
地球表面只有3%的水是“淡水”,即适用人的饮水。
2、硬水
硬水含碳酸氢盐和硫酸盐,主要是钙盐和镁盐。由于碳酸氢盐在煮沸是会分解沉淀,所以其硬度是暂时的;而硫酸盐不会因为煮沸产生沉淀和变化,所以其硬度是永久的。某些硬水含钙较多,可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
3、软水
让硬水经过离子交换反应,用钠替换掉其中的钙和镁,使水中的钙盐和镁盐生成可溶的钠盐,就变成了软水。自然界也存在天然的软水。软水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钠含量高的水可以引起钠的摄入过多。
4、无离子水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所有的矿物质都除去的水就是无离子水,一般不适合人类饮用,通常用于科学研究中防止精密分析时干扰物质介入。
5、蒸馏水
把水转变成蒸汽,并在一个清洁的收集系统中再冷却,使溶解在其中的矿物质等不挥发成分被去掉的水是蒸馏水,并不适合饮用。
6、矿泉水
进地层过滤的地下水,因流经地壳岩石和土层,溶有较多矿物质,提供给人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叫矿泉水。矿泉水也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能够饮用的矿泉水必须达到饮用标准方可饮用。
7、活性水
通过科学手段使水中氢氧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原来的氢键断裂形成新的氢键,从而使水的溶解度大大增强,成为活性水。由于改水分子团比一般水小,渗透力强,含氧量高,溶解能力比自来水高出一倍,因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8、苏打水
充入二氧化碳的水叫苏打水。
9、加氯水
公用水净化时通过加氯以杀死细菌、破坏有害的有机物,叫加氯水。必须在净化的最后阶段检查水中氯的水平是否能达到饮用标准。
10、氟化水
许多报道指出,水中加氟可以减少龋齿,因此一些地区的居民在饮用水中加微量的氟化物,形成氟化水。有些天然水本身就含有氟化物,有些含氟量还很高,以致引起中毒。
11、海水
因海水的钠浓度比体液要高,肾脏处理不了过来的钠和氯,因此海水不能喝。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乘船遭难的人因饮用大量海水而致命。
此文声明
本站凡注明来源的作品、文章、图片等,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目的在于知识的传递。
如侵犯到您的版权或权益,请联系我方进行删除,由本文引起的法律纠纷及其它责任与云健康网无关。
其中涉及的饮用水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目的在于知识的传递
2021-02-07
2020-06-14
2020-05-17
2020-02-17
2020-02-17